【記者徐正郎/雲林報導】雲林縣新聞職業工會今(21)日上午於斗南舉辦114年勞工教育研習活動,由新聞工會理事長蘇智勇主持,研習活動邀請多位重量級講師分享專業經驗,包括張錫輝博士、資深媒體人許麗秀與陳獻堂,以及才藝工會總幹事陳昌毅等人。課程內容涵蓋性別平等暨新聞事件處理技巧,新聞工作AI數位應用,如何提昇新聞工作(AI數位應用能力,來自各地近40人報名參加,會中分享互動熱絡,學員收穫滿滿。

資深媒體人許麗秀分享性別平等暨新聞事件處理技巧。【記者徐正郎/攝】
由雲林縣府指導、雲林縣新聞職業工會承辦的「114年雲林縣勞工教育研習活動」,在台塑企業與西螺大同醬油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,於(21)日斗南盛大舉行。本次課程結合勞動法令宣導、媒體識讀教育與AI應用技巧,期盼協助勞工與媒體從業人員強化專業知能,同時掌握AI新時代的科技工具。
陳獻堂講師分享新聞採訪實務。【記者徐正郎/攝】
資深媒體人許麗秀指出,當一名合格媒體記者,要有客觀立場,不能帶個人主見,把真實一則新聞呈現出來,另外,尤其自殺案件新聞處理,應遵守(六不六要)原則,六不:不要刊登照片或自殺遺書、自殺方式的細節、不要過度責備…。六要:當報導事件時,只報導相關的資訊,且刊登在內頁而非頭版,凸顯不用自殺的其他解決方法,提供舆自殺防治有關的求助專線舆社區資源,報導危險指標以及可能的警訊徵兆…。
張錫輝博士分享提昇新聞工作AI數位應用能力。【記者徐正郎/攝】
陳獻堂在會中分享表示,媒體生態因時代演變很大,也隨科技在進化,如攝影器材、AI軟體設備..等,給採訪記者方便許多,但造假合成圖片也層出不窮,值得媒體人警惕!要報導一則新聞,事實求是加上求證才完整。另外,採訪中很多細節要去注意,要去採訪一則新聞事件,時間地點的安排、受訪者意願都要先了解,採訪過程也要互相尊重,不能把自己當高高在上。另外,記者採訪過程中自己也要注意安全,無論是天災人禍的現場,隨時要備有應變能力。

雲林縣政府勞青處科長於114年勞工教育研習活動現場致詞期勉學員。【記者徐正郎/攝】
張錫輝博士主講,如何運用ChatGPT提升新聞專業表現、新聞事件處理技巧、攝影與新聞稿編纂,並延伸至電子報經營與數位平台運用。透過實務解析與交流互動,學員們對如何深化報導內容、提升專業素養及因應瞬息萬變的新聞環境,有了更清晰的方向。

張錫輝博士分享提昇新聞工作AI數位應用能力。【記者徐正郎/攝】
張博士亦強調,ChatGPT不會取代記者向判斷力,但它能讓你快3倍完成調研舆撰稿,深2倍分析議題,廣5倍觸及社群舆讀者,ChatGPT關鍵在於策略性使用,ChatGPT當作你的24小時虛擬編輯室。

114年雲林縣勞工教育研習活動,學員過研習課程收穫滿滿。【記者徐正郎/攝】
雲林縣政府勞青處科長林秉宏表示,本次勞工教育研習活動以AI應用結合媒體專業課程,正契合時代趨勢。AI快速發展,已深刻影響勞動型態與產業環境,勞工與媒體工作者唯有持續學習,才能面對挑戰、創造新價值。他強調,縣府將持續推動多元學習資源,協助在地勞工精進專業,並期待透過研習課程,讓學員在工作崗位上實踐所學,為產業與社會注入更多正向力量。

陳獻堂講師分享新聞採訪實務。【記者徐正郎/攝】
台塑企業麥寮管理部副總經理蔡建樑則表示,台塑秉持「取之於社會、用之於社會」的企業精神,長期積極投入公益,落實敦親睦鄰、關懷地方。本次參與勞工教育活動,正是希望協助新聞媒體人強化專業,掌握時事脈動,並思考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中提升報導品質。他進一步指出,新聞專業不僅是訊息傳遞,更關乎社會公共利益,透過研習課程,學員能更深入理解媒體生態,進而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正向影響。

雲林縣新聞職業工會理事長蘇智勇致詞。【記者徐正郎/攝】
雲林縣新聞職業工會理事長蘇智勇於致詞中指出,AI時代正徹底改變社會分工,許多傳統職務逐漸被自動化取代,媒體產業更是首當其衝。例如虛擬主播已能透過AI進行新聞播報,採訪與稿件撰寫亦能由AI輔助完成,甚至影片剪輯與旅遊規劃也能快速生成。蘇理事長強調,媒體工作者應學會善用AI技術,減輕工作負擔,將更多心力投入於深度採訪與創意思維。他並指出,研習不僅是知識的傳遞,更是媒體專業與勞工教育的交會點,期盼每位學員都能有所收穫。

雲林縣新聞職業工會總幹事蔡鳳敏 (左)感謝學員參加研習,並提升專業素養。【記者徐正郎/攝】
大同醬油經理曾士豐則分享,公司自1911年創立以來,始終堅持傳統釀造工藝,並融入創新元素,從產品研發、品牌設計到數位行銷,致力於將百年黑豆醬油推向國際市場。他強調,大同醬油不僅是味覺的傳遞,更承載著對土地與文化的深厚情感,並以嚴謹品質管理體現誠信與用心。這樣的精神,正與勞工教育「專業精進、持續深耕」的理念相互呼應。
值得一提,斗南形象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羅紫軒(左)舆師姐及陳獻堂講師參與今日研習外,並共同分享環保無污染金紙蓮花,推廣人人愛地球顧健康。

斗南形象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羅紫軒(左)舆師姐及陳獻堂講師共同分享環保無污染金紙蓮花。【記者徐正郎/攝】